大浪淘沙,沉者為金。 2005年9月,中國頒布《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標志著直銷行業進入牌照監管時代。從2006年雅芳獲得中國第一張直銷經營許可證,正式開啟直銷企業的“合規時代”。近二十年間,商務部共發放了92張直銷牌照,而到2025年,拿牌企業只剩86家。 二十年間,優勝劣汰。有的企業折戟沉沙,曇花一現;有的似黑馬突圍,勢不可擋;更有強者歷久彌新,始終屹立潮頭。直銷牌照在20
近日,有博主發布視頻聲稱“無法監管的直銷已成為詐騙傳銷的護身符”,并將直銷模式定性為“監管漏洞替代品”“詐騙溫床”。這種論調看似痛陳時弊,實則混淆概念、忽視法治,更忽略了直銷行業在規范監管下已發生的深刻變革。這種觀點存在諸多片面和錯誤之處,我們需要理性分析,還原直銷行業的真實面貌。博主核心觀點 該博主在視頻中拋出了一系列偏激觀點。在監管層面,其認為直銷“披著合法的皮,頂著制度的殼,活在信息黑
近年來,媒體不斷曝光各類直銷企業的問題。從知名的大型直銷企業到一些小型的地方直銷公司,都面臨著被打假的局面。打假者通過調查取證,揭露直銷企業在產品質量、宣傳內容、經營規模等方面存在問題。據小道消息,遼寧某某生物因虛假宣傳曾被索賠上百萬,廣東某某因產品非法添加被索賠和舉報。 直銷企業為什么容易被盯上? 1、虛假宣傳成風 許多經銷商為了追求業績和利潤,往往在產品宣傳上夸大其詞,他們利用消費者
7月11日,省、市、區三級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對盤龍區部分直銷企業進行走訪,并開展直銷企業信用分類評價工作,明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分級分類”管理要求加大監管力度,切實維護直銷市場秩序。 直銷行業的信用建設,始終是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行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工作。從歷年實踐來看,企業信用分類評價管理已成為常態化監管手段。對于直銷企業而言,信用高,能在監管環境中輕裝上陣、聚焦發展;信用低,則會面臨重重制約,
就實說,想要講好中國直銷的新故事,讓直銷從事業導向向美好生活導向轉變,面臨的挑戰重重。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觀念的轉變 現行的主流的事業導向的路徑,在過去的35年時間里,已經顯示出了它的成功,大量的直銷企業和系統領導者從中收獲了結果。 現實的成功,加上長久以來的行業共識,讓事業導向的觀念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直銷從業者的內心當中,想要轉變,當然千難萬難。 但中國經濟從20世紀90
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 這部關乎14億人日常生活的新法,多項條例的修訂直指社會熱點問題:包括考試作弊、組織領導傳銷、妨礙公共交通工具駕駛、調整對未成年人不執行拘留規定、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厘清正當防衛法律邊界等。 對直銷行業而言,最值得關注的無疑是將“組織領導傳銷”明確列入治安管理處罰范圍。 新修訂條例明確規定
什么將推動未來10年直銷行業6.9%的復合年增長率?什么因素又在挑戰著直銷行業的誠信?一份最新行業報告帶你了解全球直銷的競爭和發展態勢… 三月底,一站式數據報告平臺market.us發布了最新的2025全球直銷行業數據報告,這份多達381頁的報告,從全球市場規模、份額評估、增長分析、客戶類型、產品結構、競爭態勢、新興趨勢、發展預測等等數十個方面,對當下乃至未來十年的直銷行業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
2013年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神話”到2023年直播間里的“全網最低價”,微商這一中國特有的商業模式,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黯然退場的完整周期。它的興衰不僅是一段互聯網商業史,更折射出社會資源重組、技術迭代與人性博弈的深層邏輯。 左中括號草根逆襲:微商崛起的四大支點左中括號 1.社交紅利與信任變現? 微信生態的私域流量池為微商提供了天然溫床。朋友圈的熟人關系鏈、微信群的低成本傳播,將社交信任直
一、?供應鏈成本壓力倒逼模式重構? (1)進口原料成本傳導? 部分直銷企業依賴進口的保健食品原料(如乳清蛋白、維生素制劑)和化妝品基料,若被納入加稅清單,疊加34%關稅后,企業采購成本可能上升20%-30%?。以某膠原蛋白直銷品牌為例,其核心原料進口成本占比達45%,關稅上調將直接侵蝕其15%以上的凈利潤空間?。 (2)海外產能布局加速? 部分直銷企業可能效仿制造業“東南亞建廠”策略,
2025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犀利曝光數字經濟時代消費領域九大亂象,如網絡虛假抽獎、食品安全隱患、消費品違規翻新、互聯網隱私泄露等。這不僅為大眾敲響消費警鐘,更促使社會消費行為、行業規則、監管體系發生深刻變革。 “3?15”后,食品相關領域迎來多項重磅法規及標準更新,內容涉及食物營養規劃、食品標識管理、食品安全舉報、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等多個關鍵層面。直銷企業作為這些領域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