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化妝品疑檢出蘇丹紅 真相如何不能止于品牌自證
據央廣網報道,近日,一家第三方測評機構稱,“被禁用20多年的蘇丹紅,竟然在多款護膚品中檢出”;該評測機構對市面上多款使用同款原料的護膚品進行公證買樣檢測,結果均檢出蘇丹紅成分。視頻顯示,多款化妝品被測出均含有蘇丹紅Ⅳ,含量在435—1982ug/kg。
對于蘇丹紅,未必每個人都知道它的確切成分,但關于它的“危害性”,相信很多人應該或多或少有過耳聞。公開資料顯示,蘇丹紅IV早在2003年就被全球多地禁止用于食品和化妝品領域,是一種具有基因毒性及潛在致癌風險的化學染料。此次蘇丹紅又進入公眾視線,不僅是時隔多年再次觸動了部分公眾對于這款化學染色劑的敏感神經,而且被檢測出含量的據傳是多款大牌化妝品,這無疑進一步放大了公眾的安全疑慮。
目前,多款“中招”的化妝品品牌方都作出回應。有的表示已下架相關產品;有的強調產品符合國家法律規定;有的則表示已將相關產品送檢。客觀說,在更多的第三方檢測結果出來前,僅憑某一家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結果就對這些化妝品的安全性下定論,或還言之尚早。對此,消費者也不必過于“聞之色變”。
但是,此事的真相,顯然不能止于品牌方的自說自話。除了品牌方自己的處置、送檢,相關監管部門或也需要及時介入調查,并公布權威檢測報告。一方面,要對涉及此事的品牌產品做全面檢測,并根據具體結果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置,同時敦促品牌方依法維護好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也需舉一反三,對同類產品增加抽檢力度,向社會公布對應的檢測結果,既避免讓不存在問題的品牌被“誤傷”,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問題的產品。
同時,此事的爆出,也再次對于化妝品、食品等領域的市場監管發出新的提醒,即依然不能低估一些違禁成分的違法使用可能性。此次評測機構方指出,“天然色素不穩定,很容易褪色,所以原料商可能會偷偷添加人工色素,不知道有多少品牌方被蒙在鼓里”。監管部門和品牌方對此應予高度重視,通過更多的檢測、溯源去驗證,并建立更嚴密的防范機制。
此外,此次的檢測結果據說是評測方“用高分辨質譜儀HPLC做非靶向篩查的時候意外發現的”,這是否說明傳統的檢測手段已不能精準檢測出相關違禁成分?這同樣值得監管部門和檢測機構警醒。畢竟,隨著社會警惕意識和檢測力度的加大,相關違禁成分的“添加技術”可能也在“與時俱進”,如果檢測技術不作相應升級,就可能給一些違法添加行為大開方便之門。
無論此次事件的最終結果如何、帶來的影響有多大,監管和市場端都應該有所觸動。我們應更加明確,對于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守護,從來沒有“一勞永逸”的事。一旦放松警惕和防范,即可能出現紕漏。常態化筑牢防備堤壩,依然任重道遠。特別是在當前提振消費的大背景下,這不僅關系到具體的消費者權益的維護,也事關社會消費信心的企穩,必須高度重視。
(作者朱昌俊是資深媒體評論員)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化妝品
- 文章鏈接://zhiyaozhe.cn/news/html/68411.html













